close




以前我從不覺得說話是件麻煩的事。

但最近卻愈來愈力不從心......


感覺是我自己造成的,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

 

我發現我無法完整地將我想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來
總是期望別人可以懂
但結果總是令我失望,也讓別人覺得我莫名奇妙。

明明我說的話並不是那個意思,也有可能至少不是針對那個意思。
例如一句話中有AB兩個主角,但只有一個動作
我會把AB兩主角跟動作混合一起講
我想表達的是,A會做動作,而B則是*&&%*%
別人總會理解成,B做動作,而A&(&(**_)


我知道這是我把三者混在一起講的錯誤
但當下我腦袋中只能想出這樣的講法
如果能再讓我想想,大概就會比較好了
但...在聊天時,誰會給你思考的時間?

---

亦或是你在思考時,別人就會覺得....你在幹嘛?怎麼不一次說完?
當我還在想需不需要叫別人幫我買東西時
在思考這種情形下我有沒有叫別人幫我買東西的必要時
其他人大概就會不耐煩了:「要就要,說要了就馬上說需要什麼啊。」

我張開口卻無法說出任何話,只覺得很失敗。

 

---

有時在說話時,在說比較難啟齒的話時
我總會支支吾吾,因為心裡沒個譜
不知道要怎麼說才可以盡量降低那人的不悅
結果,支吾又閃躲的說話方式反而更火上加油......


媽:「聽說你端午節不回家啊。」
我:「嗯、對啊...就是...因為報告堆在一起很多...而且又訂不到票了...」
媽:「坐高鐵啊。」
我:「這樣...我覺得太貴了....不想要讓你花那麼多錢...」
媽:「你去看演唱會就不會覺得花太多錢?演唱會不貴,買票回家就嫌貴了?」
我:「......其實也是因為有點懶...」
媽:「你直接說你不想回家就好了啊。」
我:「不想回家不是唯一的原因哪......」
接著我在心裡嘆了一口氣,很後悔...
如果我一開始不找些像藉口的瑣碎原因,直接說我是因為連續北上兩個禮拜太累
不想第三個禮拜上去,這樣是不是會比較好?

這通家電到最後也是不歡而散
媽媽沒說掰掰就掛電話......
......我知道這是她表達不悅的方式。

可我最終還是沒有打算回家。

--

如果是因為身分上(例如社團社長或是工作上的值班)的發言,我自認會對這些話付出責任,
就算被噹,只要那些噹人的話是有理的,我怎麼樣也會接受
因為深思熟慮過後所說出來的話再被反駁,那就是真的自己想得不周到,
而相反的,如果噹你的話不被你自己所認同的時候,
這些話對你來說根本也不具任何意義

但在普通聊天時
有時候感覺大家說話都要爭個高下的感覺......
挑語病、分析你的話、讓別人的思考得跟自己一樣....
在這些過程當中,摩擦就是這樣來的..

聊天不就是要不經大腦的閒話家常嗎?

以前都顫顫驚驚的,只挑安全的話說
現在的我已經無法挑話說了
所以毛病也多了嗎?
愈來愈不會說話了,表達自己真正想法容易碰壁
挑話說我已經不會了...



心裡感覺疲累,低潮期到了嗎?
到了三年級才深深體驗到這些問題

世界上想不通的事太多了,我只好默默地等低潮期過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ver 的頭像
    Cover

    無傷風雅

    C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