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二十歲者不得閱讀*

埃蒙德.巴恪思 爵士   著
雷哈德.賀普利   編
王笑歌   譯

這本書花掉了我許多腦細胞,但很遺憾,我不能說已全部理解
只知道經歷了了一場感官饗宴、認知顛覆、比現實更真實的世界
在昨晚看完後,我向同床的妹妹說:「我想,我去了一趟清朝回來」便疲累地睡著了
好玩地是,在夢中,我似乎遊蕩在許許多多變換摩登及古代服裝的人物之中
模模糊糊、千奇百怪、五味雜陳,
像掉進了尚未混合成一種顏色的調色盤,不知道見識了什麼,卻有獲益良多的感受!

「如果沒有想像,記憶全無用處。」
此書的回憶帶領讀者見識有著虛幻魔力又真實無比的末代清朝。

 

 此書編輯者賀普利先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成為瑞士的榮譽領事
負責美國、英國及荷蘭在北平的事務,因這個契機而結識巴恪思爵士
賀普利先生在認識爵士到其過世,幾乎天天去拜訪他
不僅僅因為巴恪思爵士的怪異行為使他好奇;還有其淵博的學識、對於語言的天賦
更重要地是在1902至1908年間,巴恪思爵士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種種傳言
在賀普利先生還未認識爵士時,有天他坐著人力車經過其隱居的住處時
人力車伕隨口說道:「據說這個老人過去曾是太后的情人。」
此時遠早於《太后與我》成書之前。

巴恪思爵士生於1873年,組上曾經顯赫的英國奎克家族,長子,承襲爵位
於1898年以外國使節的身份來到北京,從事翻譯工作
1902年因歸回清朝的被盜財寶而進宮,
見到慈禧太后--這個因偉大而歷史評價不一的人物,清代王朝的大棟樑--
回憶起這個時候,巴恪思寫下了一段話:
「自我們第一次相見,我看出太后對我很著迷,我們稱之為魔力,
其實太后她自己具有最大的魔力。」

兩年後,
因一則來自宮裡的深夜短籤,
巴恪思開始了與太后長達六年、讓後世人既懷疑又忍不住探究的後宮秘史......



此圖是巴恪思爵士四十幾歲時的照片,與太后的關係是在其三十二至三十八歲時

要怎麼講此書,因為它是個優秀的瘋子(巴恪思)所寫出來的作品(回憶錄)
可愛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天才跟瘋子的界線始終模糊,
要我說,巴恪思爵士是個好色的同性戀、性欲的崇拜者、語言的天才、文筆風采怪異又令人著迷
這樣怪的人所生產出來的東西,要我這個正常人怎麼表達?
我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用最簡單明瞭的說法--整本書大致分成三個方面:

風流韻事:侍寢太后、同性之(性)愛、人獸之欲

我想,爵士與太后的關係,是把「關係」二詞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關係
是情人、忘年交、床伴、性寵物與主人(?),也是政治夥伴、師生
不管怎麼說,我也不諱言(都已經在網誌開頭打上年齡禁止的標語了)
「床伴」跟「性寵」在兩人關係中佔絕大部分

令人諷刺與不解地是,巴恪思爵士是真真正正的同性戀
我想,他這輩子在太后的命令與獨占慾下,只跟過太后一個「女人」發生關係
只不過光太后一個女人,就共進了一百五十至兩百次的性事(據巴本人所說)
可男性卻不在太后的限制範圍內,(這令我眼睛為之一亮(?)
以巴恪思伯爵在書裡展現對於俊美男伶、男人、太監那毫不掩飾的「興趣」
我想與男性行雲雨之歡的次數可不是光憑記憶就可以算清的

本書中,對於性事描寫之大膽、專業術語之大量鮮明,讓我歎為觀止
直白、諷刺、幽默帶些粗俗,雖然這樣說不太適當,但我會感受到一股「親切感」
也讓一時消逝於老北京中的古代王朝用語重新活躍在相隔了69年的現代
揭開對於古人的神祕迷思,常有身歷其境之感。

至於人獸的部份,就是本書最禁忌的地方,連我這種自認接受範圍很大的人都有些吃不消
實實在在地被迫見識了,果真世上確實無奇不有,
這部份不好說,請各位「大人」自便吧|||

宮廷陰謀:光緒、珍妃、慈禧之死及魁儡皇帝的反撲、太后把持朝政

因描寫方式不是總會帶些誇張緊張感的第三人稱,
以第一人稱的說法,厲害地表達出即使緊張不安、在當下亦要神態從容的矛盾心情
沒有氣勢磅礡的文字,但真實度更甚
我能稍稍理解慈禧太后會寵信(幸)巴恪思爵士的心情了
看似輕描淡寫卻表達入木,隱諱的言談中也能顯現出明確的意思
(這正中太后不喜欺瞞卻也討厭裝瘋賣傻的矛盾性格)

這部份也把始終是歷史之謎的光緒、珍妃、慈禧之死解釋詳盡
不過我想這也是在眾多說法中再徒增一筆罷了。


宗教迷思:術士之能、白雲觀、魔鬼附身

這部份相對呈現太后心底恐懼迷信的一面。
自己的壽命將還有多少?清朝的氣數是否已盡?未來的時事會如何動盪?
誰是接替光緒最合適的人選?
種種的不安疑惑,偉大如慈禧太后也是慌慌苦惱
本書充分展現出對話的巧妙之處,在巴恪思與慈禧的對話之中,不難發現,
即使是在太后威嚴冷靜的字裡行間中,也看得出那有跡可循的無助。

巴恪思講到他陪同慈禧太后去深夜密會一些江湖術士、道士
也講到了慈禧展現所謂「神跡」的事件
在我們現在看來,可謂無稽之談(慈禧的負面評價也是由此來)
但當你沉溺在本書裡時,穿越了一百多年的時空後,你是會接受的
那樣的時代背景,人們只能將不安寄託於無形的希望,讓他們能繼續往前走。
可終究,還是事與願違。

--

巴恪思的這份自傳回憶錄手稿,分別在英國與美國的四個圖書館沉寂69年後再次問世
裡頭許多情節令人不敢置信,加上作者是以71歲高齡在撰寫,讓此書的真偽也備受爭議
「本書並非純屬想像,而是基本上建立在事實基礎上,這些事實在多大程度上因記憶混淆而歪曲,
在多大的程度上加入想像的成分,只能留待以後判斷,在研究完所有的資料後再作評論。」
      --編者 賀普利

本文可能很多地方會令人摸不著頭緒,
因為這本書雖說是講述中國的末代王朝,但卻是用西文寫、給外國人看的
也是出自於外國人之手、腦,為了要讓中外的讀者看得理解
作者常常引經據典國外的歷史人物與事件來比喻他在中國所接觸的種種
所以我們華人看,那些引喻的部份看不懂瀏覽過便是,不必要試圖去了解得多透徹

記得之前有看過「看書前是否看序」的討論
如要食用本書,我建議,把這本書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的看完
包括推薦序、出版前言、譯者序、中文版說明、編者後記
會讓你在實用本書時,更理解其時代背景與作者事蹟,能以更理智健康的心態盡情徜徉

歷史這種事本就見仁見智,縱使我認為本書有其價值
其他讀者可能不見得有,所以我不會說推薦,但我個人有增廣見聞到是真的。

各位請自便囉!

 


P.S..另有一本由特雷弗羅珀在1976年出版的《北京隱士》,裡頭講述巴恪思伯爵相對陰暗的一面。
我不會稱之為延伸閱讀,因為我壓根不想去找這本書來看
從本書各式各樣的序來看,在提及《北京隱士》這本書時,內容已經大約被提及
與其說相對陰暗,不如說是相對膚淺的一本書,只是一個勁地反對、鄙視巴恪思爵士(這個同性戀)
就像是個伊斯蘭宗教狂熱份子瘋狂排除異己的感覺
它否定了《太后與我》,而我因他「全盤否定」的寫法否定了《北京隱士》。
(以上純屬個人觀感)

arrow
arrow

    C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