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_  卡勒德·胡賽尼
Translator_  李靜宜




那個有著兔唇的男孩,向著遠方跑去,罩杉被風吹起鼓鼓的。
他回頭看著在原地等待的,他的少爺。
永遠一貫的微笑,喊著:

「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句話一開始帶給我的感覺很奇妙。
如果是男生對女生講,我會嗤之以鼻,說這是花言巧語。
如果是男生對男生講,我會萌到,但是還是覺得有點矯情。
在這本書裡,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是哈山對著阿米爾講的。
是男生對男生,也是僕人對主人。
一方面對哈山的忠誠所感動,一方面理智也來亂,不由著想說:有必要嗎?

當然,我不是阿富汗人,對於這背景及風土民情完全不了解
裡頭有許多城市跟地名我連聽都沒聽過
可能一瞬間冷血的念頭是有點衝動的。

不過看到後面。

我只要看到這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就會忍不住想哭。

在倒數第二次看到這句話時,我哭了,跟書裡的阿米爾一起。

在最後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我也哭了,但書中的阿米爾正在微笑。



這也是一本從小時候講到長大,三多頁的故事貫徹了主角三分之二的人生。
每每看這樣的故事,我的感概都特別強。
因為很多事都會改變,而且是在我們看這故事前幾分鐘的事,不一會兒,他們的故事風雲變色,我們讀者的心裡五味雜陳。
讓我又愛又恨。
通常這樣的故事,在我看完了以後還是會把他逗留在手中翻弄一陣子才依依不捨地放下。

我ㄧ直都喜歡哈山這類的角色。
忠誠、單純、耿直又傻傻地(但是樣貌都不一樣多"順眼")
而反應出哈山個性的,就是他所服侍的少爺--阿米爾。
在我看來,儘管哈山這角色很容易給人好感,但不得不說,這部小說角色朔造最成功、最真實的還是阿米爾。

阿米爾在十二、三歲的年齡,是怕事的、愛面子的、自私的,集富家少爺的特點於一身。
打架時,是哈山幫他出的頭。
哈山被報復時,阿米爾卻躲在一旁不敢出來,縱使他知道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但他就是無法拿出勇氣。
之後才又陷在自我厭惡及悔恨當中出不來。

在最後,他們都長大後,兩人卻已分隔兩地許久。
一個是還守著家園--即使家園已經充滿了戰爭血腥及混亂--的哈山。
一個是已經隨著父親逃到美國尋求庇護的阿米爾。

哈山還是一貫的溫暖認命又樂天,也還是一貫的不幸。
阿米爾卻是在異國穩定而平安的生活。

但小時候促使兩人分開的事件,始終讓阿米爾耿耿於懷。
不敢向任何人提起,只能在每每夜深人靜的時候,讓罪惡感催化成失眠。

在一次的機會裡,阿米爾聽到了哈山的消息--不算好的消息--
想要幫忙的心是有的。
但是在美國生活了那麼多年,在這裡已經有了家庭與事業
讓他要再回去阿富汗那混亂不安的家鄉,他的個性--也可以是說人類的通性--都是不會想要回去的。
我覺得這本書在這部分寫得很好。
阿米爾的個性與他的掙扎,罪惡感跟美滿生活的競賽
在他一番掙扎之後,他還是決定不再讓自己後悔。

想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份心力。


這本書前面非常地寫實,看看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的生平介紹,就知道這背景對於作者來說是熟悉的題材。
也把很多阿富汗的文化及傳統還有阿富汗人的觀念及民族性描寫地非常詳盡
但看到後面,"小說"的味道就漸漸出現了。
有許多因果的循環...
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相似事件",事件相似,但是時間空間都不同,這就是我們所稱的因果了吧?

看到有些讀者的心得寫說,這樣的"相似事件"讓這本書在後面完全失真了,作者的伏筆也太細微不夠主觀,讓他感到可惜。
不過我卻覺得這樣的編排情節很好。
既然這是小說,總會要有些戲劇張力,還要有些讓讀者想像不到的伏筆
以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第一次寫小說就可以寫到這樣得程度,已經讓我覺得很佩服了。
而且我想,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也不只是要讓大家了解阿富汗,更多地是阿富汗人的思想、他們的想法及觀念還有家園被毀的哀慟。
想要讓世界正視這部份吧。

而後面的張力情節,可以讓這本小說更好看,何樂而不為呢?


我看過的世界名著很少。


因為我覺得,即使它是世界名著,但它感動不了我、我不接收不到它所要表達的意義
這樣,也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也是,造成這樣的局面,可能我自己也有一部份責任(學藝不精之類的^^|||)


這本《追風箏的孩子》,可以感動到我,我的天線可以接收到它
我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向大家推薦它!!
希望更多人可以跟我一樣體會到它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